教育文摘

教育文摘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文摘 > 正文

浅析学困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对策

日期:2008-06-05 阅读:819

初中文科组 陈小梅 

关键词:学困生 心理障碍 成因 对策

(一)、学困生心理障碍的外部原因
1、 家庭因素
(1) 学困生父母自身素质较差
      据调查,学困生的父母一般以农民和个体户居多,因此造成家长对子女教育不得法或根本不教育。他们忙于经商或忙于务农,有的甚至一周只见到子女一次,无瑕教育子女,每当子女学业出现问题,他们往往采取简单粗暴的态度。如有一学困生一次政治考试得了32分,父母就严厉训斥,甚至拳脚相加,却不知此时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关心和鼓励。由于父母这种错误的教育方式,使孩子形成消极逆反的心理。
(2) 父母的不良兴趣对学困生的影响
    学生的启蒙教育很重要的部分是由家长的家庭教育来完成的,家长对子女的成长起着引导、示范、熏陶、感染的作用。有的学生家长经常在家中聚众赌博,尽管孩子一开始也反对父母这种行为,但由于孩子内心较稚嫩,很容易耳濡目染,受父母的影响,这样就会使孩子沉迷于父母的爱好,对自己的学习缺乏兴趣。
(3) 家庭的离异、残缺对学生的影响
    近几年常有一些家庭破裂和家庭重组的现象,这使部分学生生活在单亲家庭和重   组家庭中。家庭的破裂一方面使部分父母在遭受精神和生活上的打击后,不能加强对子女的有效教育,忽视了对子女的关心和爱护,亦缺乏在生活、处事上的言传身教;另一方面,对一个身心正发展,学习正进步的学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在缺乏父爱和母爱的情况下,自然会产生痛苦、彷徨的心理,也形成一定的自卑心理,正因为这样,使品学兼优的学生走下坡路,使学困生从此一蹶不振。学生赵某是无数离异家庭子女中的一个,他在父母无心管教的情况下,对学习失去兴趣,成绩直线下降;同时社会的偏见,使他产生自卑心理,从此不求上进,逐渐成为学困生。
2、 教师的因素
(1) 部分教师片面追求高分而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中往往只重视学习优中等生,忽视甚至会歧视学困生,对那些学习优中等生有着很高的期望,而对学困生的期望值普遍较低。在不同期望下产生的教师对不同学生在教学教育态度上的差异,造成了学习机会的不平等。在课堂上,教师总希望叫成绩好的学生回答问题,而对学困生往往只要求不破坏纪律、不影响别人学习就行。教师对学困生的消极期望影响了他们的自我概念、成就动机和抱负水平。
(2) 少数教师对学困生认识上有片面性
    有些教师往往只把学习困难生看作被动的教育对象,而不是能动的主体。认为学生的学必须适应教师的教,而不是教去适应学。他们缺乏对学困生的深入了解,忽视了学困生的学习潜能。教师对学困生学习难极少归因到教育教学问题上,而多归因于学困生的学习态度方法上。例如:当一个学生成绩不及格的时候,教师总会主动找这个学生谈话,学生总把原因推向客观。有的教师会这样想:我一样教,别的孩子学得好,而你却不及格。学生必须从自身找原因,才能提高。于是教师就逼着学生学习,下一步就是向家长告状……。这样,不但没有找到真正的原因,反而还会增加他对教师及学习的厌恶感。
(3)有些教师的教学水平不高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教学水平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优劣。苏联阿莫纳什维利认为教学上的以下两种倾向是使学生在学习上落伍成为学困生的重要原因:一种是教师不顾学生是否弄懂,是否真正掌握教材,只顾自己教,他认为这是教师教学上的形式主义;另一种是教师低估学生能力,\'抱着学生走\'把知识嚼碎了喂学生,多次重复同样的东西,这样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3、 同学的因素
    由于老师对学生产生的各种歧视,学生对老师便有了一种模仿,他们也疏远、歧视学困生,不跟他们交流、玩耍,这样无形中更让学困生增加了各种不健康的心理。
4、 学校的因素
    长期以来,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教材完全按升入普通高中和大学的需要来编制,内容偏难偏深。学校教学活动主要围绕升学考试的指挥棒运转,而极少根据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对学生、教师、学校的评价,基本上按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为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必然加剧学生学习上的两极分化,使一部分学生不断产生学习困难,成为学习困难生。
二、 解决学困生心理障碍的对策
1、寻找焦虑心理中的“希望点”
    有位哲人说过:“没有不想成功的孩子。”学困生考试有过度焦虑的心理,说明他们也想考出好成绩。此时,他们比其他学生更需要理解,更渴望帮助。教师应把握住这种心态,给他们以真诚的帮助。譬如在一次正式考试之前,老师可以给学困生辅导一些与考试题目相类似的题目,学困生不懂的再给他们细细讲解,直到他们弄懂为止,并且鼓励他们要对考试充满信心,既然这些题目会做,那么考试便不成问题。直到考试时,学困生对类似的题目做得便得心应手,越做越有劲,越做越有信心。到最后自己考了一个不错的成绩,从而感受到自己的成功,感受到老师在考试前对自己的鼓励与希望,最后得出一个结论:考试没什么可怕,只要相信自己,就能取得成功。在教学中,我也碰到了这样的学生,小磊由于平时成绩很差,所以形成了考试焦虑的心理。我了解情况后,便主动与他接触,一段时间下来,我觉得他并不笨,只是到考试时他就会紧张。因此,在考试前一段时间里,我让他反复地练习与考试内容相关的题目,这样坚持了一个多星期,在考试前我又鼓励他。终于,小磊不负所望,成绩由平时的60多分一下子提高到了80多分,使同学们另眼相看。此后,我又鼓励他:凡事没有绝对,只要你相信自己,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以后,小磊每次测验成绩都有所提高,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收获,而更重要的是重塑了一个学生的自信。
2、发扬自卑心理中的“闪光点”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教学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如果你讨厌学生,那你的机遇还没有开始就结束了。”陶行知先生也说过:“你这糊涂的老师,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下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是的,实践证明,学困生也有“闪光点”,所以教师不能一味地冷落学生,应把他们从“自卑的阴影中带出来”,使他们能够真正地享受学生应该有的待遇。因此,这就需要教师更加耐心细致地了解学生,老师要把他们与优秀生同样对待,坚持“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的信念,而且平时要跟他们多接触,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他们对老师产生一种信任感和亲近感,愿意把自己内心深处的话向老师诉说,从而成为无话不说的好朋友。然后告诉他们,其实你们与优秀生一样,在老师眼里都是优秀的学生。老师平时还要多鼓励少批评,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正确地认识自己,相信自己,从而坚定信念,使他们逐渐摆脱“自卑”这一无形的枷锁,尽情地展现自己的闪光点。小宇是一个自卑心理很重的学生,因为学习成绩差,同学们都不愿与他交往,所以平时很少说话,从来不会在全班同学面前说一句话。我了解情况后,便主动与他接触,一段时间下来,我发现他画画特别好,据他说以前在校外还得过奖呢。根据这一点,我就让全班同学进行一次命题的画画比赛。结果小宇的画以扎实的功底获得了公认的第一,当全班同学知道那幅画的作者是小宇后,都大吃一惊,不敢相信。我就借此机会表扬了小宇一番。此后,全班同学对小宇都另眼相看,主动与他交谈和请教画画,小宇自此之后也开朗了许多,不再像以前那么自卑,学习成绩有所提高,还敢于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华。
3、挖掘逆反心理中的“相熔点”
    学困生学习成绩差,经常受到人格侮辱,甚至体罚,因此他们内心恐惧,敌对情绪的支配使他们产生“你做你的,我做我的”的逆反心理,为此,教师首先要改变自身的形象,做到“把微笑带给他们”,以形成和谐、平等,融合的师生关系,多给他们安慰与关怀,鼓励他们扬起学习的风帆,为他们创造一个友爱互助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从痛苦中挣脱出来,使他们感到集体和老师的真诚与关心。
    消除学生逆反心理是建立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的,老师除了要改变自身形象,还要尊重学困生。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于1943年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尽管人的需要千差万别,但归纳起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可呈现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教师对学困生应要充分了解,平等对待,关心信任,只有动之以情,用教师火一般的热情去化解他们内心的坚冰,才能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即使是批评教育,也要注意艺术性,要爱字当头,如同在药片上裹一层糖衣,做到药到病除。
    小宏在班中是一个双差生,老师平时批评他几句,他便与老师作对起来,上课不认真听讲,每天作业晚交,办公室里谈话和课外教育老师都尝试过,但没有好的成效。我了解情况后,主动与他接触,帮他找了两个补习的同学,每天中午与放学后都帮他补习。因为他课上发言积极,所以我总是叫他,回答正确,就给予表扬,回答错误,就给予鼓励。时间一长,他便感觉到老师的良苦用心,课上纪律也有所好转。同时,在帮他补习的两个同学的影响下,他的成绩也直线上升。一个多月下来,他便摆脱了双差生的称号,以后学习也越来越认真。
4、 正确对待意志缺乏中的“反复点”
    法国著名生物学家巴斯德说过:告诉你使我成功的奥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对于学困生,教师可以从他们的“反复点”中找到他们失败的根源,从而让他真正地领悟到这一点。对于偶尔缺乏意志的学生--失败时,教师不应该训斥他们,而应该给他们鼓励,跟他们讲道理,只有正视失败,寻找失败的根源,以后才能回避这些失败。除此之外,也可以送上名言警句,如失败乃成功之母等等。这样就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困生的意志,在无形中增添了无穷的自信。
5、培植积极上进意识的“自信点”
    教师对优秀生的期待较大也较强,而对学困生则是很弱甚至没有期待。期待效应也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提出的,这种效应主要是”期待着一种可能实现的强烈信心,对方便会应答他的期望的现象”,说明教师的期望对学生有激励作用。优秀生成绩一直保持,关健在于教师对他们提高了期望值,给他们鼓励与动力,而学困生则因为老师没给他们任何鼓励与希望,造成他们没有学习的动力,因此越学越没劲,所以成绩也不会有所提高。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学困生,只要把他们与优秀生一视同仁,多给他们一些期待与信心,使学困生感觉到老师希望自己达到老师心目中的期望水平,如果是这样,那学困生学习便会更加努力。

参考文献:
1.《抓住四点转化后进生》 报刊:《教师报》963期 陕西教育报刊社 2001 10.3
2.《部分测试题及其评价》 书刊:《创新学生个性心理健康测评新概念》 内蒙古少年儿童出版社
3.《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江苏教育出版社
4.《皮格马力翁效应》 书刊:《中等师范学校教科书心理学教程》第三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
5.《初中学习困难生教育研究报告》 书刊:《学校教育科研全书》九洲图书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返回

上一篇:“情系灾区,共度难关”四川地震捐资捐物公告

下一篇:语文教学的“激趣”手段